当前位置:首页

代表家站要建好更要用好

汪洋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3年第22期  浏览字号: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密切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拓展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抓手。
  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为加强“两个联系”、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提供了工作平台和实践载体。赵乐际委员长强调,代表家站要建好更要用好,让每个家站都成为代表开展履职活动、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平台,让群众感受到人大代表在发挥作用,在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密切联系群众是代表履职尽责之基。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同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紧密的联系。全国277万名各级人大代表中,县乡两级代表有262万,占代表总数的94.7%。他们熟悉基层和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况、清楚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发挥好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有利于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大工作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人大代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接受人民监督,通过多种形式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了解和反映民情民意,带头宣传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宪法法律和国家工作部署,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汇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建好家站是基础,用好家站是关键。目前,各级人大已经建立了20多万个代表家站,北至黑龙江漠河北极镇,南至海南三沙永兴岛和赵述岛,基本实现了全国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有些地方拓展到大型社区、学校、医院等。代表就地就近进站,定期接待群众,主动向群众宣传解读政策法律,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向群众报告履职情况,开展集中学习和履职经验交流等,改变了“代表代表,会后就了”的状况,使代表发挥作用可见、可感、可触。各地具体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不尽相同,代表家站建设不必也不可能整齐划一。要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坚持简便、适用、有效原则,主要依托现有场所和人员,在优化功能、增强实效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代表家站作为“民意窗”、“宣传站”、“大课堂”等作用,更好适应本地基层治理的实际需要。
  家站活动要聚焦代表法定职责、方便群众参与。代表法明确了人大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工作和闭会期间的活动,规定了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履职的程序和方式,这是代表履职的行为准则。开展家站活动,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组织代表围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围绕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监督等重点工作,倾听群众的呼声意愿,通过法定方式反映上来。代表家站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不限于一间会议室、一张会议桌,日常生活、本职工作、网络空间中都能够联系群众、听取民意。重庆市各级代表家站近年来组织代表接待、走访群众100多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5万余条;北京市朝阳区人大开设代表联络站网上平台,访问总量达195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万余条,群众随时随地“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
  把依法维护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家站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代表作用要嵌入基层治理体系之中。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立足代表职能职责,发挥自身专长,依托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及其部门和有关方面共同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完善制度。代表通过家站了解到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推动依法予以解决。同时要认真研究、分析、思考共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作为参加会议审议发言的内容,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推动从法律制度上、政策措施上解决问题。要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把一件件好事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让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走得更近、贴得更紧。
  (作者为《中国人大》杂志社总编)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