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为“双减”工作建言献策
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也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民生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0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对国务院关于有效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进行分组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认为,报告全面总结了一年多来“双减”工作的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效,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
与会人员认为,“双减”工作开局良好,成效显著,政策执行力度之大、辐射面之广、影响力之深前所未有。如何持续推进“双减”工作,切实把这场重大教育改革推向深入,仍然任重道远。
持续推进校内提质
如何进一步推进“双减”工作?多位委员在发言中提出关键是要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高内质,加强教学质量。
报告提到,开展“双减”工作一年多来,在推进校内提质、满足学习需求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但李学勇委员认为,这些与社会和家长期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学校教育如何回归本质,满足学生优质多样和更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是社会和家长的关切点。
“如果学校教育能够‘质效双增’,让学生在校内学好、‘吃饱’,家长才会真正降低对校外培训的依赖和需求。”李学勇建议在持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上再下功夫,以达到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减轻过重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和要求。
在谭耀宗委员看来,“双减”政策出台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校课堂教学品质,优化作业布置,提升课后活动品质,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目的。
但他发现,家长诉求往往较为多元,学校要兼顾多元化需求较为困难,且家长的竞争能力和竞争冲动更强,学校制定复杂的服务方案需要很长时间,制定出来的方案被家长拒绝参与时又该如何处理?他希望相关部门能出台清晰指引,为学校实行“双减”政策提供方向。
杨志今委员建议,中小学可根据学校实际和“双减”要求,开设以“认识自我与学习、良好学习习惯与能力、学习规划”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业生涯发展课程。同时,学校要为学生配备学业生涯导师,关注学生个性、创造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主动、科学地学习,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要立足于教师队伍建设。”庞丽娟委员建议,要多部门协同研究建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建立关于促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因为“双减”背景下,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比以前高了,但“5+2”后,教师的备课、教研等时间少了。这需要加快解决,比如扩大课后服务专业人员资源,加强集体备课和教研,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等。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特别是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激励机制,课后服务和津补贴的经费保障机制,需要教育、人社、财政协同研究解决。
“让教师队伍更有活力,更有动力和积极性,提升校内教学质量,家长教育焦虑才有可能得到缓解,‘双减’成效才能持续。”庞丽娟说。
杜玉波委员对此表示认同,他在调研中发现,学校教育提质增效面临瓶颈,关键在教师。基层普遍反映,如今教师课内、课后工作压力和负担加重,备课、教研和个人休息时间被挤占。还有的地方实行大面积交流轮岗,教师在文化融入和团队凝聚力等方面存在问题。
“‘双减’工作要取得实效长效,需要教师的支撑和保障。”杜玉波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给教师“减负”,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推进教师交流轮岗,科学合理设置轮岗周期、人员结构和覆盖比例,通过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吴恒委员注意到,报告专门提到要全面落实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补助。他建议加快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相关待遇的兑现,要像关注义务教育经费落实到位一样来督促这些举措到位,使广大教师有精力、有能力、有干劲投入到“双减”工作中。
加快招考制度改革
报告中提到,中高考竞争性选拔导致学生学业压力较大,引发家长教育焦虑,需要全面系统深化改革。
多位与会人员也谈到,受中高考“指挥棒”影响,仍存在“校内减负,家庭增负”的情况。
杜玉波在调研中发现,在当前高压严管的态势下,一些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问题有所抬头,究其原因,还是受到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升学仍然是制约减负走向深入的重要内因。”杜玉波建议继续深化依据高中学业成绩、依据高考成绩和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两依据一参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招生中的使用,突出关键能力考察。同时,各级各地也应科学合理确定普职分流比例,公平公正、科学选才。还要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学校、教师不能简单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来衡量,用人单位不能唯名校、唯学历是举。
教育法第四条明确规定,教育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达哲认为,许多学校搞应试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应试教育不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必须进行高考命题、办学理念等全方位改革,要在中高考命题中增加素质考核的内容。
吴恒也希望能够加快中高考命题改革,特别是命题质量,他建议有关部门专门研究一下,中高考命题质量和水平能否考虑跟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从根本上缓解社会焦虑的问题。(赵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