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板凳议事会”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来源: “江苏人大发布”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2022年05月07日 08:34

粉刷一新的外墙、整修扮靓的公共车库、古色古香的屋檐……苏州市姑苏区悬桥巷60号小区仿佛开了美颜滤镜,成为“微旅游”游客的“打卡点”。而自带小板凳的居民定期围在一起更是成为当地独有的一道“风景”。就地而坐,议事情、提意见、话家常,看似平常的邻里聚会,却是社区听民意、解民情的“板凳议事会”。

姑苏区平江街道悬桥巷60号临靠平江路,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无物业的老旧大院。因为年久失修,这里房屋严重漏水、墙体倾斜脱落、基础公共设施破坏严重。2021年,政府出资对小区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小区所在的大儒巷社区多次召集居民,在小区大院里召开“板凳议事会”推动居民自治——关于建筑物的外立面、屋檐、门窗、空调外罩甚至公共花坛、晾晒区域等怎么改,大家一起商量着办。

“政府花钱改造后,怎样能让小区‘永葆容颜’呢?”悬桥巷60号的居民们再次召开“板凳议事会”。你一言我一语,“板凳议事会”形式轻松,居民们畅所欲言,就小区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最后居民们一致同意,建立一个轮班制度,每户居民负责一个星期,由居民自己对小区的公共卫生和大门进出进行管理。姑苏区人大代表、拙政园历史文化片区为民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英缨说:“民生实事项目,充分听取居民大家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居民统一了认识,政府的实事项目就能办得更好。”

平江街道打造的“板凳议事会”只是姑苏区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缩影。自2018年起,姑苏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今天我在岗——人大代表社区周周行”活动,要求每位区人大代表每年参加“周周行”活动不少于2次,实现代表接待选民制度常态化,切实架起群众连心桥,服务群众心连心。全区已建成区级代表之家1个,街道代表之家8个,网格片代表工作站56个,社区代表联系点102个,代表工作室5个,形成了“1+8+N”的代表阵地体系。

不仅如此,姑苏区人大常委会还积极探索和创新人大监督新方法,形成了姑苏人大“评议+”监督的工作品牌,并且连续两年对区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开展评议。在工作评议中,同步开展了专题调研、专题视察、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并在常委会全体会议上听取了区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和人大代表的评议发言,把“人民”二字贯穿人大监督全过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7年姑苏区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从“为民做主”变为“让民做主”。实事项目在征集和初定、审议和票选、监督和考评等环节,始终坚持人大代表全程参与,广听民意、善纳民智,最大程度实现民生实事项目决策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常委会还组织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紧盯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做好跟踪监督,使实事项目办理过程成为人民群众全程参与的当家作主过程。

“以群众没有‘不满意’为工作目标,在2022年的姑苏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人大代表们以高票票决出了社情民意微实事项目。结合‘社情民意联系日’工作制度,创新建立‘社情民意联系日’快速处置工作机制,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姑苏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郦小萍表示,将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推动票决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持续做优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品牌,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姑苏人大实践”。(马丽花 李玉强)

编 辑: 丁显阳
责 编: 于 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