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理论研究 坚定制度自信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推进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构筑中国制度建设理论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理论支撑。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是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完善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总结、继承、完善、提高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理论联系实际,持续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
一、推进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的思路举措
把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常委会党组每年专题研究讨论,纳入年度专项工作安排高位推进,采取有效措施汇聚各方力量,合力推动理论研究“短板”变为“潜力板”。
搭建“三大平台”。一是建好用好人大制度研究会平台。全面对标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推进省人大制度研究会机构设置和运作模式改革,实现研究队伍在职人员为主,有序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每年定期召开研讨会,评选年度优秀成果。指导推动各地级以上市人大常委会成立制度研究会并有序开展研究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县(区)人大常委会成立研究平台。目前,21个地级以上市有16个成立了人大制度研究会,初步建成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研究工作网络。二是积极借助全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平台。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要求,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人大工作研究纳入全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今年8个研究课题已面向全省公开招标。三是搭建人大工作创新案例评选推广平台。从2018年开始,连续三年开展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评选,推动典型案例互学互鉴。联合中山大学开展全省人大工作实务案例征集评选,制作网络视频课程,纳入人大机关干部培训教材体系,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素材,推动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汇集“三支队伍”。一是坚持把各级人大干部作为主力军。充分发挥人大干部政治过硬、履职规范、经验丰富的特点优势,通过多种方式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级人大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参与课题研究。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督促各级人大负责同志、研究会领导同志带头撰写发表文章,明确各级人大机关、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示范单位的具体任务指标,推动提升研究意识和能力水平。二是坚持以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为骨干力量。邀请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12所高校和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参与制度、法规修订调研,联合开展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年度课题研究,支持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制度研究智库与各级人大对接开展项目合作,为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三是坚持以“一府一委两院”各领域专家作为重要助力。加强与各部门关注人大制度建设的专业人才合作交流,拓宽研究视野。近年来,我省围绕加快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支持深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镇街人大作用推进基层政权建设等课题开展研究时,都注重听取吸纳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增强了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的契合度。
聚焦“三个重点”。一是坚持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上下功夫,注重研究阐释总书记关于人大制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对人大工作提出的要求,并与学习贯彻总书记历次视察广东以及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扎实开展系列调研座谈。二是坚持在深入研究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特点上下功夫,加强对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建设、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实践等的研究。全面总结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年来依法履职的经验,结合纪念国家宪法日,常态化组织召开加强宪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座谈会,全方位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巨大功效,推动根本政治制度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是坚持在深入研究宣传人大工作实践创新上下功夫,围绕推动落实“双区”建设国家战略,围绕贯彻省委“1+1+9”工作部署、推进加快构建我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人大应该如何有效行使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权,梳理创新举措;全面总结县乡人大工作和自身建设、代表依法履职等领域工作经验,为有效提升治理效能积极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
完善“三项机制”。一是建立健全课题管理机制。明确以课题管理为牵引的理论研究智库建设思路,紧扣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工作确定年度研究主题,区分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和研究会内部两个层次,建立研究课题征集和参考选题发布机制,制定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专家库,规范立项评审流程,健全课题研究进程监督制度,完善成果评价体系。二是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机制。用好广东人大网、广东人大政务微信、《人民之声》、《人大工作调研与探索》等宣传平台,通过人大机关新闻宣传部门,加强与中央、省新闻媒体的联系,提升优秀成果社会影响力;完善并落实研究成果专报机制,汇编年度优秀成果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参阅,支持各地开展试点经验推广,推动研究成果向决策和工作实践转化。三是建立健全支持激励机制。制定激励机关干部加强理论研究多出成果的意见,定期通报机关干部年度研究成果发表情况,并纳入机关年度优秀表彰范围。规定常委会各部门年度研究成果报送指标,建立登载优秀研究成果送常委会领导签阅机制,充分调动办公厅、各委员会参与理论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省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定期联系交流机制,加强研究项目协同协调,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带动提升各地研究工作水平。
二、推进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的实际成效
通过加强课题研究、推动成果转化应用,理论研究的决策参谋作用发挥更加明显,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有力推动了我省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进一步坚定了制度自信。通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研究阐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巨大功效、特点优势,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广东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深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政治优势和组织功效;进一步坚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度自信,增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深化了对新时代人大工作肩负的使命责任的认识。
进一步服务好工作大局。通过总结人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依法履职服务重大改革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广东建设的工作实践,更加明确了研究切入点,成果供给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如,按照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聚焦有效运用地方立法权、依靠法治保障“双区”建设、加强重要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人大主导立法、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健全立法工作机制等,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研究,为各级人大提高立法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如,立足省市县(区)人大深化预算监督的工作实践,积极探索总结加强预算联网监督、绩效监督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价、部门预算参与式阳光预审、审查监督重点拓展改革等创新经验,推动我省预算监督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聚焦推动落实中央18号文件精神,总结推广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工作经验并探索建立“全链条”闭环监督模式,归纳梳理代表联络站线上线下全时段、网格化联系群众经验,研究推行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百分制分段评价机制,探讨构建街道选民代表会议制度等。
进一步形成了研究氛围。省人大常委会领导亲自部署推进,课题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建成涵盖人大制度理论和地方人大工作实践的研究课题库(包含120个项目)。2020年有8个课题被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列为特别委托项目招标立项管理。办公厅、各委员会认真落实研究主体责任,积极申报课题、报送成果,机关干部立足岗位加强思考、开展研究的良好习惯正在形成,2019年机关有4个部门、29人荣获优秀理论成果表彰。各地级以上市人大对研究工作投入不断加强,研究成果数量和质量连年稳步提升,广州、深圳、江门、中山、东莞等市保持高水平研究成果产出,2020年江门市率先实现全部县区人大参与省级课题研究、报送研究成果两个100%。各级人大工作者参与研究的热情高涨,研究会近年来收到的研讨会论文中,有70%以上来自各级人大工作者,其中有很多指导性创新性前瞻性都很突出的优秀成果,《在不宜聚集的情势下立法机关如何开会》、《关于乡镇人大主席团法理定位的探讨》、《法规清理:保障民法典实施的重要手段》等多篇文章被全国人大内刊和国内主流媒体刊载。
进一步形成了研究合力。省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召开全省人大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研讨会,有力带动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全面持续深入开展,构建起各级人大、研究会共同参与制度理论研究的“大研究”格局。省人大制度研究会注重加强工作协调、业务指导,各地级以上市研究会积极主动作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年初有规划、主题有对接、项目有联动、课题有成果、交流有平台、年终有总结。各级研究会联络沟通更加顺畅、工作协同更加高效、研究方向更加聚焦、研究成果更接地气,为我省近年多部法规、指导性文件的制定修改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参与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更加主动。
三、深化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的几点思考
广东毗邻港澳,地处“两个前沿”,深入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提高全社会对人大制度的认识尤为紧迫、极端重要。广东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深化新时代人大制度理论研究。
必须夯实共同的思想基础。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是一项思想性、时代性、导向性都很强的工作。开展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就是要把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看家本领,切实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主动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通过持续深入的理论武装,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守初心、担使命,以研究工作的新成效更好服务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
必须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都很强的工作。开展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就是要坚持好、巩固好、发展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自觉抵制和反对任何偏离指导思想、偏离根本政治制度的错误倾向。要站稳政治立场,围绕更好发挥人大制度功效开展研究。人大常委会党组要发挥好讲政治、把方向、管导向的作用,加强对学术观点主张的政治把关,防范政治风险,守好意识形态防线。要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开展研究,通过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推动根本政治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必须树立鲜明的问题导向。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是一项实务性、对策性、前瞻性都很强的工作。开展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研究方法,认真组织课题研究,有效服务决策需求。要紧扣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结合推动落实地方人大立法、监督、代表等方面工作安排,突出抓好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结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监督指标体系建设等重点问题研究,为人大积极依法履职、更好服务广东新发展阶段总定位总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必须保持稳定的工作投入。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是一项具有较强系统性、连贯性,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工作。开展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就是要把握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尊重成果产出与转化运用的客观规律,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的稳定性。要有健全的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加强支持激励,营造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良好氛围。要有稳定的队伍,在发挥好专家学者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人大机关干部投身理论研究的积极性。要有充足的保障,支持研究会围绕重大主题开展理论研究工作,筹划落实重大课题资助经费,保证产出高质量成果。
必须厚植坚实的群众基础。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是一项经验性、综合性、创新性都很强的工作。开展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就是要集聚各方面智慧,推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要坚持开门做研究,立足我省人大工作实际,密切与各市、县人大常委会特别是各地人大制度研究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整合研究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理论研究不断走深走实。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结合具体工作实践总结经验、培育典型。要保持优良作风,提倡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营造科学、民主、包容的研究氛围,形成良好的文风和学风。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 任亚辉
本文为《人大工作研究》2020年第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