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为无障碍环境建设培养“源头活水”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徐航 周誉东

来源: “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2023年08月25日 08:07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实现无障碍环境高质量发展过程当中,离不开大量专业人才的培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人才培养作了哪些规定?目前我国无障碍人才培养情况如何?8月22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集体采访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石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维权部主任周建对此作出回应。

石宏介绍,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人才培养作了三方面专门规定:一是明确规定了国家要建立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机制;二是鼓励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开设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开展无障碍环境领域的理论研究、国际交流和实践活动;三是对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学实践、相关领域的考试内容提出明确要求,有几个专业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密切相关,比如建筑专业、交通运输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等相关领域,这些专业我们要求应当增加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教学实践内容,相关领域职业资格考试、继续教育以及其他培训的考试内容应当包括无障碍环境建设知识。

“无障碍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实践基础。为主动适应无障碍环境建设需要,近些年国内一些科研院所、高校、学术团体等开始优化专业设置,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周建介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等成立了70余家无障碍研究机构,加强无障碍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培养了一批应用型专业人才,产出了一些高质量研究成果。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民用机场协会成立无障碍专业委员会,整合国内优势资源,合力推动无障碍人才培养。

“2023年4月,教育部发布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申报的目录外新专业‘无障碍管理’正式进入目录,是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的第一个专业。为配合法律贯彻实施,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今年率先在全国招录了第一届本科生近50人。”周建说,无障碍课程和实践得到加强,比如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一些高校开设了无障碍通识课,建筑、交通运输、城乡规划等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在部分高校加强了有关教学和实践内容,少数高校在计算机类专业开始开设信息无障碍课程或信息无障碍方向。

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贯彻实施,对无障碍专业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周建表示,下一步,中国残联将推动教育、科技等相关部门采取更实的措施支持和鼓励无障碍人才培养。一是鼓励专家学者编写无障碍相关领域的教材,推动完善无障碍领域的课程建设,在建筑、交通运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专业中增加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通识课程,培育学生的无障碍环境理念和意识。二是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推动更多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无障碍专业,成立更多无障碍研究机构,鼓励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理论研究、国际交流和实践活动,提高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三是推动建筑、交通、计算机等领域的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以及其他培训的考试,适当增加无障碍环境建设内容,带动相关从业人员掌握无障碍环境专业知识。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

编 辑: 刘 冬
责 编: 于 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