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全国人大代表杨恩兰:切实解决农村高寒地区学校取暖问题

来源: 央广网  浏览字号:
  近年来,我国普遍重视农村高寒地区学校冬季防寒取暖工作,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设施改造力度和安全防范力度,防寒取暖效果和安全性明显提升。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杨恩兰带来了《关于切实解决农村高寒地区学校取暖问题的建议》。
  杨恩兰调研发现,现在仍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存在取暖难、成本高及取暖不安全等问题。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为例,境内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2865.2米、最低631米,近10年最低气温达到了-6.5℃,其中-3℃至-6.5℃的天数有近50天,冬季持续寒冷时间为当年11月下旬至次年的3月上旬,属典型的高海拔高湿寒地区。根据历年的天气表现,水城区农村学校需要取暖的天数约为80天左右。
  目前,水城区海拔高度超过1500米的农村学校有106所,占全区农村学校的58.56%。配备的取暖设施主要采用空调、热风机、电烤火炉、地暖、空气能等5种方式,其中采用空调取暖的学校20所、占比11%,采用热风机取暖的学校30所、占比16.7%,采用电烤炉取暖的学校6所、占比3.3%,采用地暖取暖的学校1所、占比0.5%,采用空气能取暖的学校1所、占比0.5%。
全国人大代表杨恩兰(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杨恩兰认为,这些年来,虽然水城区农村学校在教师配备、文体设施、学位供给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改善,但师生取暖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村学校前期一次性建成的管网、电路等基础设施服务年限长、更新升级不及时,导致线路老化、电路设备容量不够、安全风险大、建设成本高等,客观上加剧了供暖改造的难度。
  从当前政策配套看,国家对贵州省农村中小学还没有取暖经费的相关补助政策,省级也未出台关于农村中小学取暖费收取的相关规定,且不能向学生收取暖费,加之学校的经费来源只有生均公用经费,在没有上级经费配套的情况下,由县(区)财政长期承担学校取暖设备运营维护的压力较大。
  杨恩兰建议,国家供暖项目能向农村高寒地区学校倾斜,按照“量力而为、先急后缓”的原则,根据学校所处海拔高度、学校现状基本情况、结合区域教育资源发展情况,制定实施方案,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分年度、分阶段启动农村高寒地区学校供暖工程,逐步实现供暖的全覆盖,让农村学生冬季也能在温暖如春的舒适环境里学习。
  同时,出台中小学校学生取暖费收费政策,明确收费标准和范围,允许学校向学生收取一定费用,弥补单纯依靠生均公用经费支付取暖费的不足。建立高寒地区学校取暖经费解决机制,按照该地区气候情况测算取暖期正常取暖运转需要资金,将学校取暖纳入财政保障,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高寒地区学校的冬季取暖工作,减轻学校取暖支出负担。
  杨恩兰建议,供电、能源、发改、住建等部门能共同发力,多方多渠道争取资金及政策支持,如加强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新能源方面给予资金支持、绿色节能等方面做好指导,确保学校取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逐步缩短城乡差距,助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记者 任振国)
编 辑: 刘海滨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