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人大:聚智聚力科技创新,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智聚力科技创新,全力助推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贡献力量。
一件议案,促推科创平台雨后勃发
6月初,暑热初至。这段时间,参与常州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筹建工作的大连理工大学刘阔教授十分忙碌:在常州科教城一座约1.4万平方米的厂房里,一个涉及高端数控机床研发和测试的实验室即将开工改造,准备工作千头万绪。
与干劲和天气同热的,是激动人心的愿景:预计到今年9月,这里将崛起一座工业母机领域的实验室。工业母机是高端制造业的基础,承载着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去年11月11日,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揭牌运行。实验室把支撑常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制造装备研发作为主要方向,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学研究,将努力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奋力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
实验室的成立,与一份人大代表议案密切相关。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市人大和各级人大代表紧跟市委决策部署,积极开展专题调研。2021年,在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加强对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助推常州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监督的议案》,被确定为年度重点议案,由市人大常委会负责重点督办。在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议案办理成果显著,吸引了一大批创新平台、创新项目及众多科技人才落户常州。以新能源产业为例,目前,全市已建有新能源领域新型研发机构2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50家。
精准监督,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近年来,常州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围绕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市人大常委会敏锐地抓住最具前瞻性、最有爆发力的关键,紧密贴合新时代人大依法履职的重点领域,在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的新旧动能转换中献智献力、精准监督、全情投入、全力助推。
2022年,《关于加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赋能常州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监督的议案》,抓住了“数字经济”这一关键因素。市人大常委会以督办此议案为抓手,积极推动“数实融合”,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增添强劲动力。2022年,全市新增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1家,数量居全省第一;新增五星上云企业2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7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二。
2023年,《关于加强“新能源之都”建设监督工作的议案》为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搭脉问诊”。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依法监督,督促政府积极争取更多政策支持,集中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在新能源领域持续扩大发展优势。
全市各级人大也积极主动作为。新北区人大常委会围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经年累月、持续发力,督促区政府出台《常州高新区大院大所合作共建重大创新平台运行及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溧阳市、武进区集中了众多科技创新平台,辖市区人大常委会多年来坚持以调研、视察、监督、评议为抓手,不断推进创新平台的完善。
关注科创,人大永远在路上
6月5日,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总部大楼正式启用。这一消息令连任三届的市人大代表、新创碳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谈昆伦激动万分。
30多年来,谈昆伦深耕高性能复合材料行业领域,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实现了国产大丝束碳纤维供应链的自主保障。在办好企业的同时,他积极履职、深入调研,提出了多条关于发展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的建议,为推进行业发展建言献策。他说:“作为人大代表,必须积极为行业、为国家做事,奋力闯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
像谈昆伦一样,一大批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人大代表,用他们的智慧、热情和责任心,为常州科技创新建言献策并身体力行。近年来的常州市人代会,有关科技创新的议案建议占比较高,这些议案建议均得到了积极响应,市人大常委会不仅全部高质量推进办理,对一些重点议案还持续跟进监督,进行“回头看”。
“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助推科技自立自强,一直是我市各级人大代表历年来关注的重点,也是市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的要点。”常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张立新介绍,早在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就开展了关于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贯彻实施情况的专题调研,连续3年市人代会的议案都与科技创新有关。
在地方立法方面,今年,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审议《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并提交明年年初的市人代会审议,《常州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和《常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也已进入调研起草阶段,相信这几部法规实施后,将为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法治根基,注入更加强大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