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典”范丨依靠人民立法,凝聚最大共识

文/《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张钰钗 王博勋

来源: “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2021年03月03日 10:39

提起民法典,人们总会用亲民、有温度、“人民权利宝典”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之所以形成这种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法典是民主立法的实践成果,处处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

高空抛物坠物、霸座、强抢方向盘、高利贷……这些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民法典中都有回应。如何把准民生脉搏、切实了解百姓关注焦点?在编纂过程中,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始终坚持民主立法,做到开门立法、问法于民,广泛听取、认真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最大程度凝聚立法共识,切实回应人民的法治需求。

2019年2月,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在广西调研。图为专班工作人员与基层社区工作者现场讨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供图)

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凝聚人民共识。在民法典编纂工作中,工作专班切实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分析研究代表议案、建议,通过邀请代表参加调研、座谈会等多种有效方式,认真听取、吸收代表的意见,先后共13轮次将民法典相关法律草案印发代表征求意见。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民法典草案期间,共整理1241位代表提出的2956余条意见,根据代表意见对民法典草案作了100余处修改。

坚持开门立法,广纳民意。民法典调整民事主体间的人身关系、财产关系,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每个组织。在编纂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布民法典相关草案,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征集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余万条意见。工作专班召开51场各类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凝聚共识。对各方意见,工作专班都进行了认真梳理研究,并积极予以采纳,夯实民法典编纂的民意基础。

2019年4月,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在云南省开展调研,深入农家院落走访座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供图)

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开通“立法直通车”。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工作专班不仅到基层立法联系点调研,还通过向基层立法联系点发函征求意见、邀请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等方式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法典编纂的“样本采集点”“民意直通车”,也使民法典的内容更贴民心、更接地气。

积极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推动社会共识。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关系各类民事主体的切身利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编纂过程中,工作专班积极参与宣传活动,解疑释惑,回应关切,促进社会共识,为平稳顺利推进民法典编纂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开展立法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诉求,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细数民法典编纂过程,一次次公开征求意见、一项项对百姓关切的积极回应、一条条闪耀“人民至上”光芒的条款,都彰显着民法典的人民属性,意味着民法典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法典。

编 辑: 李倩文
责 编: 余 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