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亟待解决农村医卫人才匮乏
刘海玲
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最大优势是解决了农民就地就近就医的问题。
农村医卫人才却极其匮乏。农村乡镇医院缺少良好医卫人员的情况,严重地影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质量。
宿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起步早、见效快。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市广大农民参合积极性逐步增强,农民医疗保障显著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全市“新农合”工作起步早、见效快,农民受益多、实惠多
农民参合率是反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的重要标志。据2009年市政府的统计,我市参加“新农合”人口达374万人,参合率达98.56%,大大高于江苏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参合率达到95%的要求。
1、政策措施配套。市政府从2005年起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意见》《关于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服务机构管理意见》《宿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暂行办法》《宿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各县区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关具体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保证了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始终规范有序地健康发展。
2、管理体系健全。各级政府牵头,建立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市县区乡均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由主要领导任第一责任人,下设办公室,即“合管办”,负责具体业务,一级抓一级,形成了有机统一的工作网络。
3、工作责任明确。市县乡各级政府部门都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专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并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列入县区乡村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4、监督工作到位。市县区领导每年都组织相关部门领导到基层、到现场办公,听取各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市监察局还牵头组织市财政、卫生等部门对各县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运行情况、网络结报情况、落实文件精神等进行专项督查,市卫生局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交流通报督查各县区工作开展情况。
5、控制医疗费用。严格控制目录外药品的使用。使用目录外药品必须事先告之并征得参合农民同意,一级医院控制在10%以内,二级医院控制在15%以内,市内三级医院控制在25%以内。对有疑问的支出,及时到医疗机构实地核实处方、病历等原始资料。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使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6、完善便民措施。简化补偿手续,方便参合农民报销药费。各县区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对县(区)乡两级合管办实行网络化管理,参合农民在县(区)内参合医疗机构就诊的可通过网络及时结报,大大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目前正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算机管理系统向村级延伸。
7、提升医卫条件。紧紧抓住省政府扶持经济薄弱地区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基本设备建设的机遇,大力推进乡镇医院、乡镇卫生院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建设,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训、提高农村卫生队伍技术水平,增强卫生服务能力,狠抓服务行为规范,努力满足农民群众就近医疗要求。
8、农民得到实惠。及时调整补偿方案。根据筹资标准的调整,考虑到参合农民医疗需求变化,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09年三次调整补偿方案,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2010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均保障水平达到150元。(1)降低了住院起报点。(2)增加住院补偿比例。2008年起补偿比例调整到60%。(3)提高住院报销封顶线。由原来的3万元提高到8万元。(4)扩大门诊特殊病种,提高补偿限额等等。(5)基本药物制度即将实行,让参合农民早受益,得实惠。
二、缺乏医卫人才是“新农合”的最薄弱环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但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农村医疗卫生技术的状况,农村医卫人才队伍的薄弱,是突出的问题之一。主要反映在:
(1)人才匮乏。有大学专业学历、有中等专业职称、有专科执业资质的人少。全市共有农村乡镇医院142个,纳入新农合定点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24家,农村乡镇医院医卫人员总数3974人,其中执业医师840人,比例为21%;执业助理医师424人,比例为11%;执业助理护士876人,占21%。新农合刚开始时,农民群众因对政策了解不够,不少人持观望态度,现在群众对政府的疑虑基本化解了,多数农民朋友现在认为党和政府的医保政策好,是民心工程,这正是农民参合率逐步升高的原因。如果说现在农民还有一些思想障碍未解决,那么对农村医生的不信任、不满意是思想障碍之一。一些农民认为乡镇医院很少有真正的医生,是过去村里的“赤脚医生”当了乡镇医院的主角,小病不需要他们看,大病他们不能看。有“小病找药店,大病大医院”的说法。认为头痛脑热的,城里的药店比乡镇卫生院管用,药店有医生指导,药品价格便宜。有了大病不如直接进城里的大医院。乡镇医院碰到大病检查结果不清,诊断结论不明,花钱延误病情。乡镇医院的CT、超生波、透视设备不能用,不少人经过乡镇医院检查后需到城里的大医院重新检查。对乡镇医院的医生看病不放心,缺乏信任,这是普遍问题。
(2)管理困难。农村乡镇医院的医卫人才流动性很大,乡镇医院很难留住医术较好的人才。医卫骨干向中心医院流动,向城市医院流动的情况很普遍。乡镇医院的业务骨干留不住,不少乡镇医院的护士情愿投靠城里的个体诊所,有的大学毕业生情愿在城里的大医院做杂务、也不愿到乡镇医院做医生。因乡镇医院人才留不住,招不进,医院招聘较好人才的积极性也不高。
(3)诊断模糊。乡镇医院有临床经验的老医生少、有文凭的专科医生少、有受训资历的全科医生少、有中高级职称的专家骨干少,但是在乡镇卫生院的门诊室里,号称专家、名医、主任、主治医师的现象又很多。没有全科医生又个个干全科,医院的高档设备使用频率很高,但是写诊断书的却非专业,有的只是参加过短期学习的医院职工。病人进了医院不给走,什么病都敢留,先开单子作检查,检查后不能治的再往外推。什么手术都敢动,不会治的外请医生。一次CT检查150元,比城里的便宜50元;一次透视20元,比城里的便宜20元;一个盲肠类病人CT、彩超、胸透、血液等全套检查下来才花2000元,比城里检查的便宜一半。说乡镇医院不好,似乎不公道,至于什么病需要医疗机器大检查,病人说不清楚,医院说需要检查就检查;检查了才算大病,才可以报销大病补偿费,虽有些不情愿,多想想思想也就通了。对于机器大检查后医生诊断问题,病人乐得查无异常。同时,乡镇医院本来就不能作出最终诊断结论。
三、关于培养农村合作医疗机构医卫人才的建议
就地就近就医,是乡村医疗的优势,如不能较好地解决乡村医卫人才的问题,对乡村医疗工作,对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较大的冲击。我们必须把乡村卫生人才的培养作为基础的工作,坚持政府主导,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各方面的资源,解决乡村医卫人员的素质问题。
1、乡村医卫人才的培养要有长期的规划。解决本市乡村医卫人才问题是长期艰巨的任务。一方面,随着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各地需要大量的医卫人才,学校培养很难满足乡村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乡村医疗条件较差,很难适应医卫人员的工作要求;加之乡村医疗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较低,对医卫人员缺乏吸引力,这些因素会较长时间困绕乡村的医疗卫生工作。要下决心培养大批的养得起、留得住、扎下根的草根人才。对普通内科、普通外科、儿科、妇产科等基本科室,既要强化执业医师资格培训,又要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制定非学历教育的长、中、短期培养目标和培训规划。
2、要制定长期稳定有效的培养和吸纳乡村医卫人才的政策。要建立乡村医卫人员基本工资制度,福利保障制度,医卫技术定级晋职制度,以保证乡村医卫人员队伍基本稳定。要建立支持鼓励医卫人才下乡、扎根乡村工作的政策制度,探索大学生就业落户在大医院,工作在乡村卫生院一定年限的制度,积极支持乡村医疗单位吸纳招揽人才。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投入制度,对培训农村医卫人员的资金应列入财政预算,对培训目标要有硬性指标。
3、要充分发挥中等专科卫生学校培养农村医卫人才的优势。中等专科卫生学校应主动承担为本地、本市培养乡村医卫人才的责任。要加强面向乡村的全科医学教育,根据乡村卫生实际需求,有计划地开办初中毕业后学习5年高中毕业后学习3年的高等医学教育,定向为乡村培养适用型的卫生人才。要深化教学改革,明确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使毕业生适应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需求,同时,要更新教育教学手段,采取外请外聘、多媒体、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手段,大力开展非学历教育。当前发展中医药工作已提到乡镇医卫人才建设议事日程。各地卫生学校也可以把发展中医药,中西医并重,培养中医药人才作为当前的培养方向。要采取培训、进修、讲座等多种形式,对乡镇卫生院人才进行中医药知识培训,用一定的时间,培养一批会中医中药、会针灸按摩,同时也精于西医治疗的中西医并举的全面发展人才。
4、严格乡村执业医师制度,努力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的执业水平。乡村医生作为最基层医务人员,在维护广大乡村居民身体健康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鼓励乡村医生通过培训或参加自学,考取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对农村的老中医、三十年以上临床经验的“赤脚医生”可放宽条件,给以适当的资格认定。医疗管理机构要加强医卫人员执业资格的认定审查工作,加强医卫人员的岗位业务检查指导工作。对配置CT、彩超等高档医疗仪器的专科医师资格应从严审查,持证上岗。对乡镇医院的名不符实的挂牌门诊,应进行清理、整顿和规范。(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