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权威发布 > 讲话论述

优先保障国民健康

韩启德

来源:   浏览字号: 2004年08月09日 00:00
        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是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反映
        国民的一切正常活动都是以健康为基础的,一个人没有健康身体,就没有欢乐,谈不上幸福。一个国家没有高身体素质的国民,就不会有生气,不会有活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健康是最重要的方面。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保障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根据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福格的研究,欧洲社会从1875年到1995年的120年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长,老百姓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从总收入的2%,上升到了23%。欧洲用于健康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过去120年整个人们收入增长的速度。在各项支出费用中,健康医疗费比例最高。我国也是这样。上世纪的最后10年里,我国的卫生总费用增加了7倍,占GDP比重由3.8%上升到5.7%,而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平均已经达到8.5%。我国现在GDP已经达到人均1000美元,目前5.7%的卫生总费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健康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宏观经济的增长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
        根据上世纪90年代对国内9个省、4624个家庭、13669例个人的调查材料,个人收入和健康状况显著相关,在农村比城市更为密切。此外,随着全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健康状况越好的人,获得的经济利益越多。国际最新的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也表明,健康和宏观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明显的对应关系。英国在1780年到1979年的200年里,年均经济增长率是1.15%,其中三分之一归益于国民营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此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健康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目前在美国已经达到16%。最后,从负面的影响也可以看到这种相关性。疾病的流行或者发生率的增高,消耗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比如,我们国家有1.2亿的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现患病人就有2000万,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1000亿元。我国目前有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450万人,因为结核病丧失劳动力的损失每年达到120亿元。1990年的数据显示,因恶性肿瘤造成的我国经济损失达1400亿元。据估计目前我们国家城乡居民因为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8.2%,引起的医疗资源消耗相当于GDP的6.4%。因此就国民经济发展而言,投资健康堪称效益最高的举措,人强则国强。

        我国卫生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与热点之一,事关国家稳定与长治久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国民健康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必须看到,中国要用仅占2%的世界卫生资源来保障世界人口22%人群的健康,加上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的卫生事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当前,我国公共卫生系统薄弱,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乙型肝炎、性病等传染病危害加剧;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以及抑郁症等心理与精神障碍疾病的发生率急剧增高;空气、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食物安全隐患使老百姓感到吃什么都不放心;吸毒人数不断增多;中国人中抽烟的比例在世界上高居榜首;人口出生男女比例平均已达1.2,每年出生的先天残疾儿童占新生儿的4~6%,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医疗服务体系存在体制性与机制性问题,医患矛盾呈扩大趋势,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热点;医疗保障制度缺陷严重,城乡之间、贫富人群之间的医疗公平性问题突出,相当大一部分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总之,健康保障已经成为当今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国家统计局2000年以来连续三次进行的全国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在居民最为关切的10项事情中,健康保障问题每次都居第一位。在农村更是如此。如果上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改善,甚或进一步恶化,必定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基于这些理由,我认为应该把优先保障国民健康定为国家根本性的大政方针,并应在国家政策议程当中占据重要和优先的地位,保证合理的国民健康的经费投入,在卫生工作中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政府各部门的职能,这样做能够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对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心,体现科学的发展观,体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宗旨。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本文摘自作者今年7月21日在上海欧美同学会召开的“中华学人与21世纪上海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所作的基调报告。)  
        来源:文汇报  2004-8-8
        中国人大网 2004年8月10日  责任编辑 崔丽霞
编 辑: 系统管理员
责 编: 包瓴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