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友谊一定会地久天长
——怀念美国友人井上健
吕聪敏
2006年8月,中美议会(参议院)会议机制双方领导成员在桂林漓江合影(左二为井上健、左三为史蒂文斯)
在对外交往中,会接触很多异国人士。但从相识上升到相知相敬的程度并不容易。相识的机缘不难找到,但真正成为朋友,多少年如一日真诚相待,是要经过精心培育和呵护的。
中美议会交往多年,不少美国友人常使我们怀念或称道。他们对华友好的言行深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当我们念及井上健、史蒂文斯、哈斯特德、瑟蒙德、弗里斯特、默里、钱伯利斯、邦德、曼祖洛、希夫、克劳利、拉森、柯克、波斯坦尼和司马琪、詹妮弗等名字时,一个个熟悉的身影仿佛出现在我们面前,如此清晰,如此亲切。这篇小文记述的正是这个小名单上排在首位的井上健。
这是一位88岁高龄的老人,有着长达71年的从军、从政生涯,其中50多年是在纷繁忙碌的政治生活中度过的,位至国会参议院临时议长。按美国的体制,副总统兼任参议长,但并不亲理参院日常事务。临时参议长是实际上主持工作的最高领导人。井上健在美国领导人中排位第四,声名显赫,位高权重。
就在我写成这篇原题为“记美国友人井上健”的文章时,突然噩耗从大洋彼岸传来,井上健先生不幸与世长辞,我们痛惜失去了又一位美国老朋友、好朋友。
我初识井上健的具体时间记不清楚了,大约是在中美建交后不久的一次访美时的招待会上。东方人的形貌、和蔼的表情,使我误以为碰上了一位旅居美国的同胞,简短交流后方知他是日裔美国人。他与客人互致问候和敬意的方式是伸出左手与对方相握,这一与众不同的举动引起我和中国同事的好奇,原来他还是一位在二战欧洲战场上失去右臂的功臣。
井上健对中国丝毫不感到陌生,在全国人大、政协和外交部有他的许多朋友,我们多次在华盛顿、北京和夏威夷等地相聚,不仅建立了友谊,也增进了互信。
井上健1924年出生在夏威夷檀香山,父母是日本移民。他的童年大部分时光在檀香山亚裔聚居的贫民区度过。在亚裔蒙受歧视的年代,他的家庭和移居此地的华人都有过辛酸的经历。他曾对我们讲,“最早来到美国的不是日裔而是华裔。那是在19世纪中叶,很多中国人以劳工身份来到美国,在西部的农庄和矿井里工作,有的人修建铁路。很多华人悲惨地死去,但在这里没有人在乎他们的命运。”共同的遭遇使井上健自年幼时就对华人充满了同情。
夏威夷神奇的海、神奇的岛,夏威夷拂尽俗尘的清风和万千花树的韶华竞彩,造就了井上健沉静、亲和的心态和举止言谈;童年生活的艰辛,铸就了他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可见,一个人年少时成长的环境,对其人格和秉性的塑造是有影响的。
井上健的人生是传奇的,也是多彩的。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云骤变,时势动荡,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难以言状的灾难和痛苦,这使尚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井上健,比同龄的孩童更早地面对战争、侵略、屠杀的残酷现实。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当时井上健17岁,是该地一名医务志愿者。1943年,美国军方取消了对日裔美国人从军的禁令,井上健毅然中断他在夏威夷大学医学院预科的学业,报名入伍,遂被分配到装备精良的步兵第442团。参军第一年凭借优秀的表现他被提拔为中士,不久升任排长。1944年奔赴意大利,参加罗马—阿诺战役,之后他所在的部队移师法国沃斯格斯山区。在解救被德军围困的兄弟部队的战斗中,德军的一发子弹射向他胸口正上方的部位,万幸的是他不知何时偶然放在衬衫口袋里的两枚硬币挡住了子弹,救了他一条命。此后,他一直把这两枚硬币当作护身符带在身上,不舍不弃,直到战争结束。
1945年4月21日,身为少尉军官的井上健率兵突袭德军在意大利构筑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难攻克的要塞。当他带领一个排打击敌军侧翼时,德军三挺机枪从40码远的隐蔽地带一齐扫射,井上健的腹部被击中,但他不顾难忍的伤痛,手榴弹和冲锋枪交替使用,成功摧毁了德军的第一个隐蔽点。心急如焚的战友催促他立即走下火线,救治枪伤,他拒绝了,却集结战士们向德军的另一个隐蔽点发起进攻,一举端掉了这个德军自以为坚不可摧的据点。此时此刻的井上健失血很多,依然强忍疼痛向德军的最后一个碉堡爬去。大约爬了10码的距离,当他起身将最后一枚手榴弹投出去时,碉堡里的德军用枪榴弹击中了他的右肘关节,大半个右臂被打断。惊恐万分的战友眼看着他被打断半截手臂还本能地握紧拳头,急忙过来救护他。井上健此时最担心的是一旦断离的手稍有振动,手榴弹就会掉落,他一面严令战友不要动他的断臂,一面趁德军加载弹药的间隙,将炸断的右手中的手榴弹小心转到左手,使出全身的力气扔向德军碉堡。至此,敌人的三个据点全部攻破。井上健此刻发现他腿部也受了伤,全身的剧痛令他失去知觉,跌跌撞撞翻滚到山下。当他醒来时,看到战友们都围在他的身边,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许离开战场。
井上健在一个战地医院做了右臂截肢手术,坚持服役到1947年,终以上尉军衔光荣退伍。为表彰他的战功,美国政府和军队授予他荣誉勋章和其他奖章。他的事迹和参战的过程被集中收录到肯·伯恩斯2007年制作的记录片《战争》中。
井上健在佩尔西琼斯陆军医院接受手术和疗伤时,遇到同在欧洲战场负伤的鲍勃·多尔和菲利普·哈特。三位老人都是二战老兵,又是战后进入政坛高层的风云人物,既是选举政治中的对手,也是多年的朋友。2003年,佩尔西琼斯陆军医院更名为哈特—多尔—井上健联邦中心医院,以此纪念这三位二战功臣。
战争改变了井上健的人生轨迹。年少时一心想当外科医生的他,自己却奇迹般地接受难度很大的外科手术,成为他终身刻骨铭心的经历记忆。
战场上英勇无比的他,在和平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定意志。他把当一名成功的律师作为自己新的职业梦想。勤奋和聪慧,使他于1953年如愿以偿获得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同其军旅生涯一样,井上健的政治生涯同样堪称传奇。这位“独臂”老人创造了诸多之“最”。他是夏威夷州自加入美国后的第一位联邦众议员、第一位当选联邦众议员的日本人后裔、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的日裔联邦参议员、第一位担任临时参议长的亚裔政治家。人们曾以“名副其实的政坛常青树”来赞誉他。井上健自1962年当选联邦参议员以来,已连续9次连选连任。但这位耄耋老人仍壮心不已,今年早些时候还说他将于2016年即92岁时谋求创历史记录的第十次连任,成为美国历史上任职最长的参议员。今天,井上健的夙愿虽不能得偿,但他将被人们永远敬慕和怀念。
井上健是资深民主党人,但他在美国政界特别是国会,有着广泛而融洽的人脉,“好人缘”的名声家喻户晓。他是少有的能把党派之争和个人友谊处理得巧妙而周全的政治家。他和已故共和党元老、前参议院临时议长史蒂文斯的友谊传为美政坛佳话。他曾多次说史蒂文斯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2008年,史蒂文斯被美国联邦大陪审团指控涉嫌腐败,处境异常艰难。患难见真情,井上健在参议院辩论和大选的繁忙日程之余,仍抽出时间到法庭为史蒂文斯作证。面对法官的质询,他言词坚定地表示:“我认识他几十年,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会说谎的人,我也不相信他会说谎。”在同年的参院改选中,史蒂文斯因受指控并出庭受审,与时任安克雷奇市市长比格奇的竞争呈胶着状态。井上健不顾一些人的指责,向阿拉斯加的选民发出呼吁,希望他们继续把信任和选择给史蒂文斯。井上健还亲自出面为史蒂文斯筹集竞选资金,通过自己的“领袖论坛行动委员会”向史蒂文斯本人捐资10000美金,并亲赴阿拉斯加为史助选。史蒂文斯虽最终输掉了选举,但井上健的行动见证了友谊和信任的可贵,生动诠释了英文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的真正含义。
史蒂文斯所谓涉嫌腐败案,因联邦检察团隐瞒对史有利的证据,妨碍司法公正,最终撤销,既还史本人的清白,也反映了井上健主持公道、维护法律尊严、保护朋友的高风亮节。
井上健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国人民尊重他、钦佩他,是因为他对中国人民始终如一的友善和同情,是因为他看待中美关系时的理性和冷静,是因为他对中国的制度特色、发展道路的理解和尊重,是因为他对中国的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由衷的高兴和祝福。
他对台湾问题的态度一贯明确。我记得他2002年3月访问北京时对中国领导人说过的一段话:作为中国的老朋友,我相信一个中国政策,并积极支持这个政策,反对台独。美中应保持友好,在大问题上应当谨慎行事,不说不做有损于中美关系发展的事。
美国国会有100名参议员,435名众议员,其中能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中美关系者目前还不是多数。作为民主党重量级人物,井上健在对华问题上做到了务实和平衡,难能可贵。他曾讲过:“毫无疑问,美中关系将会是二十一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是最而不是之一。美中双方应该成为朋友,而不是敌人。应该加强合作,避免对抗。”
从历年来美国参议院审议涉华议案时井上健的表态,可看出他是以实际行动兑现自己的诺言的。
作者(右一)与井上健愉快交谈(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早年曾联署致信总统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投票支持给予或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反对有关取消此待遇的修正案;投票支持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反对旨在取消此关系的提案;参院就是否对人民币汇率被低估采取行动的修正案表决时投反对票;关于就国会行政委员会对中国内部事务进行监督的修正案进行表决时投反对票,明确表示不同意监督中国内部事务。
进一步拉近井上健与中国友好联系的,是他和已故的史蒂文斯参议员共同倡议并推动建立的美国参议院和中国全国人大之间的定期会议机制。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创举。
中国全国人大与美国众议院的交流机制建立于1999年,成为当时中美两国立法机构正式交流与合作的唯一平台。中方与美国参议院虽有一些交往,但没有机制保障。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合作领域的扩大、交流内容的深化,美方主张加强对华接触和交流的力量日益增加。在此形势下,井上健积极支持和配合时任临时参议长的史蒂文斯,并联合对华友好的时任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弗里斯特,于2003年7月提出成立美参院与中国全国人大交流机制的修正案并获得通过。根据2003年11月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与史蒂文斯上海会晤商定的意见,2004年1月,盛华仁应史蒂文斯和井上健的邀请率团前往井上健的家乡夏威夷檀香山举行正式会晤,签署谅解备忘录,正式启动中美议会(参议院)会议机制,从此揭开了中国全国人大与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全面交流的新篇章。签字仪式结束后,井上健表示:“我和史蒂文斯都是80岁的老人,愿在有生之年继续为美中关系的发展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这一机制的建立,为双方开展建设性对话提供了平台。”
机制建立后,双方分别在北京、华盛顿和夏威夷举行了多次正式会议和主席会晤。井上健先后担任美方共同主席和主席,与中方主席盛华仁、执行主席姜恩柱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为使机制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他亲力亲为,运用自身的影响做了很多统筹和协调工作。为使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访美取得实质性成果,他积极会同史蒂文斯促成总统、副总统会见并安排美政府部门与代表团会晤。为保证我团访美顺利,井上健还亲自商请美方安保部门提供必要的服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9月,吴邦国委员长正式访美,这是中美两国、中国全国人大和美国国会关系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双方都很重视,访问取得圆满成功。井上健和史蒂文斯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井上健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都有深刻了解,对美国国会成员在涉华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也很清楚。所以,在每次会晤时,他总是尽可能邀请有不同政治主张、不同地区背景的议员与会,以便让这些人通过亲身参与去思考问题。为了使美国新生代议员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他总是设法选择年轻的议员参加会晤,或鼓励他们到中国访问。每次会晤,井上健本人从不长篇大论,不讲套话和空话,总是三言两语,言简意赅。他总是鼓励同中国接触不多的议员多发言。多年的实践证明,井上健是有远见的,他做事的这些方式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井上健卸去机制主席职务后,仍关心和支持机制的工作。他和史蒂文斯会同盛华仁、姜恩柱在机制初创时期积累的经验成为中美双方议会交流的宝贵资源。现在,中美关系的合作领域日益广泛,内容更加丰富,议会交流与合作更加显得重要。大家都认为现有机制不仅应该保持,而且应不断加强和深化。这是我们这些过去曾参与、今天依然很关心中美议会交流的中国同事的愿望,也是井上健、史蒂文斯等美国老朋友多年努力实现的目标。
哀思绵绵无尽。我们相知相敬的一位谦谦老人走了,我们会永远怀念他,这是因为他多年如一日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怀体现着一种可贵的道德力量。他忠于自己的祖国,也热爱他熟悉的中国。井上健生前多次向盛华仁表示他希望多来中国看看,与老朋友见面。他还说将找机会带他的新婚夫人访华。老人诚挚的愿望已无法实现,但我们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一定会地久天长。
(作者系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十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