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不愿说再见”的缘分

——和吕聪敏同志的《从人民大会堂到西交民巷23号》

张鑫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2年11月16日 10:40

“人对一个地方的感情和思念,是生长在心田深处的。人对一个至念至爱的地方的记忆,断然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遗忘。”这是前副秘书长吕聪敏同志刊登在2012年第18期《中国人大》杂志上的文章《从人民大会堂到西交民巷23号》开头的一段话。多好的一段话,准确地概括了当一个人对一个地方产生感情之后那种难以割舍,日夜思念,渴望重回的心情。

也许是某种偶然,更应是一种必然,作为自大学毕业就到全国人大机关工作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我同吕副秘书长一样,也与人民大会堂和西交民巷23号这两个地方有着极深的缘分,也想借助手中的笔倾诉心中那份“不愿说再见”的情感。

西交民巷23号,一座小小的、灰色的建筑,在天安门地区这个名胜古迹云集的地界儿,真的不起眼儿。但不客气地说,这个不起眼儿是对那些没眼力的观众,对少数有心的游客,他们能够注意到23号南门口那雄壮的圆柱,仪容严整的哨兵,还有高悬的国徽,然后得出结论,这不是个一般的地方,必定代表着咱们国家、政府,必定卧虎藏龙。每当我听到这样的议论声,每当我从游客正注视的大门和门柱间走过,心中不禁充满了骄傲和自豪。这份骄傲和自豪从10年前初工作时就有,直到现在,不随时光流逝而有丝毫减弱,反而愈发强烈。同时随着年岁和阅历的渐长,骄傲和自豪中更多了一份深沉的责任。这种感情常使我扪心自问:“作为一名接受人民委托、受人民雇佣的国家公务员,我是否已经尽到了公务员的责任?作为一名喝百姓水、吃百姓饭、受百姓教育长大的大学毕业生,我是否已经对国家有所贡献,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西交民巷23号是我工作近10年的地方,是我成长的地方,是我回报社会的地方,我与它有着深厚的感情。

回忆我在23号的办公地点,那是二楼的226房间,一间不大的办公室,好像与传说中的待遇相差较远。但听老同志讲他们随人大机关多次搬家的经历,我亦觉满足。不是亲耳听闻,谁又会相信堂堂的全国人大机关曾经长时间在宾馆、酒店租用办公室呢?226房间的办公设备初始也比较简陋,打印机和笔记本电脑都是中德立法项目中德方合作伙伴援助的,电脑是笨重的台式机,但这10年间,随着机关领导对信息工作的重视,我们的办公设备也在不断升级,内网的电子政务建设更是使我们这些基层工作人员获益不少。回忆我在23号院的成长历程,接受的第一份工作是处理人大代表在3月份全体会议上提出的议案。议案有长有短,我负责挑出其中的重要语句,整理成内容摘要。这份工作要求有一定的文字水平和法律知识,可以使初入职者得到很好地锻炼,我也从中受益匪浅。后来,组织上又交给我一些撰写会议简报、调研报告等工作,因为接触面宽、专业性强,也都使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时光荏苒,伴随着23号一年年花开花落、草长草枯,我已从刚走出象牙塔的花季少女成为了人妇、人母。24到34岁,这个女人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与这个静谧的小院联系在了一起。此外,印在我青春岁月里的除了这个院子,还有那么多可爱可亲可敬的人们。他们中有功名显赫但平易近人的共和国的部长,有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态度认真的部门领导,但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爱岗敬业的普通人,与他们共处共事,使我学会了做人做事。像他们那样平凡但尽职尽责地度过一生,是我的愿望。

人民大会堂,说实话,本来在我的心中不属于我的舞台,只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些事件与之结缘。有人曾说过:“有时爱上一个地方是因为爱上那里的人。”这句话真正地在我这里得到了印证。我就是因为爱上了大会堂的人才爱上了它,爱上了大会堂人演绎的故事才爱上了它。自从与它结缘以来,我时时刻刻从或黑白、或彩色、或影像、或纸面的资料中搜集着它的故事;自从与它结缘以来,我日日夜夜思念着它,盼望从人们的只言片语中获取它哪怕一点一滴的信息。我想对大会堂的朋友们说:“曾记否,1958年大会堂工地上那些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曾记否,1959年大会堂落成时周总理挨个接见劳动者时的那份动容?曾记否,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对大会堂工作人员成长的悉心关怀和嘉许?曾记否,大会堂的每一盏灯、每一道菜、每一张桌椅、每一把茶杯背后的故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通公民,作为大会堂的近邻,作为对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怀着热切期望的爱国者,我真心地盼望今天的大会堂人能够续写大会堂新的故事,让大会堂的明天更美好!

其实,作为一名刚刚来到首都北京12年的新移民,我一方面觉得北京还有很多老地方、老景点等待我去挖掘欣赏,一方面也能感觉到北京这些年来的新建设、新变化。可能这就是大城市的特点,就是没有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熟悉城市的所有地方;可能这就是正处在飞速发展建设中的中国都市的特点,就是每个人仿佛都跟不上城市变化的速度,都以能够亲眼见证城市建设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作为一名新北京人,每当我坐在崭新的地铁列车里,每当我走在宽阔的长安街上,每当我游览在整洁优美的公园中,我都忍不住想说:“我爱你,北京!我爱你,中国!”

最后,我想以一首诗结束我的文章:“谁说男儿心似铁,可知当年踏歌行?长安处处留足印,一步一景总关情。惟愿国、民永康泰,活力盛满中华龙。”

北京西交民巷23号 摄影/刘磊

编 辑: 沈娟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